(2)内核是不能开机自动完全从零开始启动的,内核启动需要别人帮忙。uboot需帮助内核实现重定位(从SD卡到DDR),uboot还要给内核提供启动参数。
(1)uboot是无条件启动的,从零开始启动的。
(2)内核也有类似要求,uboot启动内核时,将内核从SD卡读取放到DDR中(其实就是个重定位的过程),不能随意放置,必须放在内核的链接地址处,否则启动不起来。例如在x210中使用的内核链接地址是0x30008000。
(1)uboot在第一阶段中进行重定位时将第二阶段(整个uboot)加载到DDR的0xC3E00000地址处,这个地址就是uboot的链接地址。
(3)静止时,u-boot.bin、kernel、rootfs都在SD卡中,它们不可能随意存在SD卡的任意位置,因此需要对SD卡进行一个分区,然后将各种镜像存在不同的分区,这样在启动过程中uboot、内核就知道到哪里去找。(uboot和kernel中的分区表必须一致,同时和SD卡的实际使用分区也要一致)
(2)动态启动过程就是一个从SD卡逐步搬移到DDR内存,并且运行启动代码进行相关的硬件初始化和软件架构的建立,最终达到运行时稳定状态。
(1)一个完整的软件+硬件的嵌入式系统,静止时(未上电时)bootloader、kernel、rootfs等必须的软件都以镜像的形式存储在启动介质中(x210中是iNand/SD卡),运行时都是在DDR内存中运行的,与存储介质无关。上面两个状态都是稳定状态,第三个状态是动态过程,即从静止态到运行态的过程,也就是启动过程。
(3)直观上来看,uboot的镜像是u-boot.bin,linux系统的镜像是zImage,这两个东西其实都是两个裸机程序镜像。从系统的启动角度来讲,内核其实就是一个大的复杂点的裸机程序。
(2)内核本身也是一个裸机程序,和uboot、裸机程序无本质区别。要说不同的地方,那就是内核运行起来后,在软件上分为内核层和应用层,分层后两层的权限不同,内存访问和设备操作的管理上更加精细(内核可以随便访问各种硬件,而应用程序只能被限制地访问硬件和内存地址)。
(1)uboot的本质就是就是一个复杂点的裸机程序,和ARM部分写的裸机程序没有本质区别。
在如今的数字时代,浏览器成为我们生活和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。作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浏览器之一,Chrome为用户提供了极其便利的服务。然而,在长时间使用后,许多用户开始遇到Chrome浏览器速度变慢和性能下降的问题。为了解决这些问题,我们需要优化Chrome浏览器的使用体验。
首先,清除浏览器缓存是优化Chrome浏览器使用体验的第一步。缓存记录了浏览器访问过的网页和文件,随着时间的推移,缓存会变得越来越大,从而拖慢浏览器的运行速度。因此,定期清除浏览器缓存可以帮助Chrome浏览器更快地加载网页,提高浏览体验。
其次,禁用不必要的扩展程序也是优化Chrome浏览器使用体验的关键。Chrome浏览器拥有丰富的扩展程序,这些扩展程序为用户带来了方便和实用的功能。然而,过多的扩展程序会降低浏览器的性能,导致浏览器变得缓慢。因此,我们需要检查并禁用不必要的扩展程序,以提高Chrome浏览器的运行速度。
第三,更新Chrome浏览器也是优化使用体验的重要步骤。Chrome浏览器不断地推出更新,这些更新包括新的功能和安全补丁,可以提高浏览器的性能和安全性。因此,定期检查并更新Chrome浏览器可以使我们获得更好的浏览体验。
最后,我们可以通过调整Chrome浏览器的设置来进一步优化使用体验。例如,启用硬件加速可以使Chrome浏览器更快地渲染网页,而禁用自动播放可以提高网页的加载速度。通过这些设置的调整,我们可以让Chrome浏览器更适合我们的使用习惯。
总之,优化Chrome浏览器使用体验需要我们注意浏览器缓存、扩展程序、更新和设置。通过这些步骤的调整,我们可以让Chrome浏览器更加流畅和高效,提高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效率。
文章结束。